文澜2017暑期科研集训营专题报道之武汉大学王胜教授:“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和 “国际金融专题”

发布者:莫甲凤发布时间:2017-07-23浏览次数:574

2017719日,太阳成官网邀请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王胜教授,进行题为“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和题为“国际金融专题”的学术讲座。全体文澜科研集训营的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第一场讲座是围绕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进行的。首先,王教授开篇简短地介绍了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经常项目的跨时均衡分析、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紧接着他把目光投向现实经济生活中,阐述了汇率和国际贸易水平之间的联系,如对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的理解。他结合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详细地介绍了两部门生产函数的内涵和其在利润最大化问题上的应用。随后他谈到函数模型一阶条件的含义,并结合MPLMPK曲线对预期生产率波动的价格效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体现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变动对两种曲线的波动影响,并介绍了该效应的数学证明过程。根据分析得出在完全预期条件下的结论,即如果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高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将会提高。最后,王教授着重谈到了生产率差异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影响关系,他解释了Harrod-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含义。在假定前提下,可以推导出两国之间的价格水平与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且如果本国贸易品的生产率优势大于非贸易品的生产率优势,本国商品将实际升值。

第二场讲座王教授主要围绕货币、汇率超调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以及汇率传递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王胜老师从“什么是货币”开始,讨论了从贝壳黄金等到现在的信用货币的沿革、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制度的取消等。谈至现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他表示这显示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随后,王老师就如何将货币引入至经济模型,介绍了MIUmoneyinutility)和CIAcashinadvance)模型,强调货币的效用取决于消费与实际的货币余额。其次,他介绍了名义利率与“流动性陷阱”,并指出,现今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部分国家及日本等可能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从而导致货币传导机制出现问题。

其次,针对“美元化”的问题,即外国货币被合法持有以购买进口商品或被非法持有用于地下经济,老师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介绍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汇率双轨制,并强调,较低的国家法律强制与过度的通货膨胀环境将导致货币的替代,从而造成价格与汇率的极不稳定,并举了二战后的德国、玻利维亚等国的例子进行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老师针对中国的近几十年的外汇储备数据,解释了大量闲置资金用于购买较低收益的国债与国内工程建设资金紧张局面之间的矛盾,但他也指出,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计划上有着重要意义。

在互动环节,王胜老师与学生们就自己目前对国际金融形势的思考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结束后,仍有不少同学与王教授探讨相关领域的问题,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表示受益良多。